对智慧教育的描述,下面哪些是正确的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 *** ”改造着各行各业。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 *** 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 *** 、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 *** 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更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 *** ,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更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 *** ”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 *** 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 *** 、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 *** 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更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 *** ,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更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上海市]余建波上海交通大学职称,上海交通大学 余建波简介

嗯,对智慧教育的描述下面哪些是正确的。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余建波上海交通大学职称的“速度与 *** ”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 *** 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余建波上海交通大学职称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 *** 、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 *** 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更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 *** ,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余建波上海交通大学职称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更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 *** ”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 *** 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 *** 、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 *** 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更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 *** ,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余建波上海交通大学职称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更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金鹏信息智慧教育软件。

上海交通大学email的地址

地址: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邮编: 200030

*** : 021-62932424,62932436

传真: 021-62820588

Email: z *** @sjtu.edu.cn

医学院: 上海重庆南路280号

邮编: 200025 传真: 63853238

*** : 63846590-776118,776172

上海交通大学的邮箱地址?你问的也太笼统了,建议你有问题的话去找相关的部门会比较好一些。

教务处学生事务办理指南(闵行)

注册与学务中心(学籍办)B112 (TEL:3420-6403、6404、6405)

黄金贤 ros 107 成绩库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处理、交换生学分转换

张 军 103 成绩单管理、各类卡证管理、学位学历补办、学位考试考务管理

丛 峰 cfier 104 交换生管理、奖学金管理、直升研究生管理、在读证明受理

党靖雅

教学行政办公室(行政办)B329(TEL:3420-6465、6466、6467)

张菊芳22 重修免修考试,主修收费,旁听进修;缓考审批,教学执行计划;

全面负责办公室工作

洪奕茜 jwcxzb 27 双学科、跨校辅修、通选课、留学生、教学管理

仝月荣26 排课选课、期中考试、日常教学维护

陈雯华23 排课选课、期中考试、日常教学维护

冯小革25

梦 佳28

教学研究办公室(研究办)B321(TEL:3420-6424、6426)

田冰雪 jwcyjb 21

李红梅 27

杨西强 westrong 24:培养计划咨询、通选课咨询;

鲁莉

颜萍25:二专培养计划咨询、联读班管理

教学实践与实验办公室(实践办)B325(TEL:3420-6429、6474)

张淑敏

黄振宝 jwcsjb : 实验、实习、PRP、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

秦慧洁

吴益锋

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评估办)B315(TEL:3420-6415、6481)

王国祥

党晶

李丽

综合办公室(综合办)B309(TEL:3420-6468、6469、6470)

孙海健 103

吴祖力 101

余建波 zowie 102

吴晓玲 107

(备注:人名后括号内的数字为其所在办公室 *** 的分机号)

招生办公室(徐汇浩然205)

招生热线 62932424 62932436 62820588(Fax)

Email: z *** @sjtu.edu.cn

相关单位联系方式

研究生院: 陈瑞球楼3楼 [研究生事务]

图书馆: 闵行:包图 [图书馆事务]

教育技术中心 E教学楼 [教育技术方面]

档案馆: 徐汇老图书馆 [学生档案、01级前学生成绩]

校办: 行政楼A楼 [综合问题校方解答]

财务处: 行政楼B 1楼西[学生缴费、财务等问题]

请问一下更新后的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 分别是:

综合办公室:闵行校区 新行政楼B309#房间

***  34206468、34206469、34206470;办公室分机:

吴祖力 101 余建波 102 吴晓玲 107

注册与学务中心:

*** :34206403/34206404/34206405

办公室地址:新行政楼B112室。

具体大家可以查询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网站:

推行智慧教育能带来哪些帮助?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 *** ”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 *** 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 *** 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更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教育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 *** ,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社区,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更好的课程,要赋予所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 *** ”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 *** 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 *** 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更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教育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 *** ,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社区,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更好的课程,要赋予所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金鹏信息智慧教育。